【最美扶贫人】巴东财政:扶贫路上下真功

记者 向锋 实习记者 赵禹铭

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镶嵌在绵延的群山之间,公路两旁的烟叶长势正好,连片的红叶枫迎风而立,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民居与整齐的葡萄架,成片的木瓜树,勾画出一幅美丽乡村图。这就是重点贫困村——巴东县茶店子镇茶庵寺村“脱胎换骨”后的崭新容貌。

茶庵寺村紧邻209国道和茶店子集镇,因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主导产业,村民大多靠在外务工获取收入,“贫穷”曾是这里的代名词。

2015年起,巴东县财政局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开展各项帮扶工作。围绕“抓产业、强基础、树文明”发展思路,如今的茶庵寺村,依靠这支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帮扶队,逐步驶上富民强村的快车道。

因地制宜 抓产业发展

 周立刚是茶庵寺村二组贫困户,夫妻两常年外出打工,由于没有技术,务工收入除去开支所剩无几。此外,家里的孩子老人无人照料,不仅几亩良田荒芜,就连家里的老房子也成了危房。

新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2017年,在财政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周立刚将自己的三亩责任田都种上了葡萄,还利用危房改造项目,将自家的房子进行了整修。今年,看到邻居家一亩地葡萄卖了1万多块钱,更让他坚定了发展葡萄产业的信心。于是,他又租了5亩地栽上了葡萄。

9月28日,记者来到周立刚家时,他正在葡萄架下忙着剪枝。“一亩多地能买一万多块钱,我现在有8亩多了,两口子在家里把葡萄管理好了,收入应该比打工强多了,脱贫肯定没问题”。周立刚满怀希望地说。

驻村工作队结合茶庵寺村紧邻巴人河景区和209国道的区位优势,在茶庵寺村发展葡萄种植,打造采摘园、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投资180万元,购买种苗、肥料,定制葡萄架,免费送给贫困户。目前,茶庵寺村已有95户贫困户种植葡萄,面积达260亩。今年,已有7户贫困户靠销售葡萄,实现收入24万元。

为进一步巩固产业发展成果,县财政局在茶庵寺村举办了两届葡萄采摘节,拓宽销售渠道,为村里乡村旅游发展积聚人气。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扶贫,邀请鸿达种养合作社对贫困户葡萄种植、管理、销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引进楠柏生态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代养、购销合同,让贫困户放心养殖野猪。

按需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县财政局驻村“尖刀班”进村以后,发现交通是制约茶庵寺村发展的瓶颈,没有好的交通环境,再好的农产品也无法运输出去。

新修的通村水泥路

为此,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硬化公路14公里,整修砂石路19.8公里,新修公路3公里。路通了,村民发展产业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解决了出行问题,驻村“尖刀班”又把重点转向村民普遍关注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实地走访,该村尚有212户村民无法实现安全饮水,为解决这些村民靠天吃水的现状,驻村“尖刀班”争取资金210万元,修建水池和铺设管网,预计明年3月通水。届时,全村将可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宽敞的水泥,干净的自来水,崭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备齐全的文化广场……村里一天天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树文明乡风 建设美丽乡村

 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上富裕了,精神上也不能贫穷,只有精神上富有了,才能彻底拔掉穷根。

树新风,除陋习。从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开始,驻村“尖刀班”成员拿起扫帚,带领村民进行大扫除,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

葡萄采摘园

 开展村级文明户评选、组织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关爱留守儿童、慰问困难党员和退伍军人,驻村“尖刀班”在村里,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活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和厕所改建,制定村规民约,召开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座谈会,号召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起带头示范作用。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行动起来,房前屋后的垃圾不见了,臭味没有了,红白喜事、逢年过节再也听不见鞭炮声了,村里赌博打牌、扯皮闹事也成了“历史”。大家都鼓足劲发展致富产业,相互比谁家葡萄枝修剪的好,谁家房前屋后花开得艳,谁家媳妇最孝顺,和谐文明的新风尚已然形成。

为让村民弄清楚国家帮扶政策和措施,驻村“尖刀班”创新思路,制了“明白卡”,将“尖刀班”和帮扶干部的信息、扶贫政策等内容清清楚楚的地写在“明白卡”上,挨家挨户挂在墙上。

“以前国家有哪些政策,帮我们搞了哪些事,年纪大了记不得,现在有了这块牌子,一看就明白了,蛮好!”70多岁的田天芬高兴地说。

“驻村工作队将紧盯‘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扎实开展帮扶工作,不仅要让村民富起来,更要让乡村美起来。”驻村“尖刀班”副班长许龙如是说。

(作者:长江巴东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