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付瑞勇 王祖满
漂亮、现代的集中安置点
“一日不脱贫,一日不离村。”清江南部,巴鹤公路穿村而过,在巴东县水布垭镇麻石坪村驻扎着一支“尖刀班”,它的旗号叫“巴东供电”。
距离集镇50公里,全村7个小组、346户1192人,其中贫困户113户383人,这是麻石坪村的扶贫数据档案。自2017年以来,巴东供电公司陆续派出扶贫工作队、“尖刀班”进驻麻石坪,健全产业骨架强基础、调解纠纷矛盾惠民心、弘扬乡村文化提精神,麻石坪在小康路上奋蹄驰骋。
乡亲们不再喊“电工”,改口喊“同志”,巴东县供电公司“尖刀班”中的“班长”王艺、“政委”税典华、“文艺兵”王国洲、“档案员”向宏贤、“宣传员”谭勇、“外联兵“向阳扮好6个角色,冲锋攻坚脱贫一线,有拼劲、有干劲,从驻村到驻心,成了驻进麻石坪老百姓心中的“尖刀连”。
“班长”王艺:勾画扶贫一张图 村里变了样
“老吴,在忙什么呢?”“今儿在家里改厕所啊,快进来坐。”“等天晴了,路面干燥些了,把新路里侧水沟挖一下。”“好咧!”
11月6日,秋雨初晴,公路泥泞。巴东县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驻村“尖刀班”班长王艺走进五组贫困户吴万玖家中拉家常,了解改厕、新修公路管护情况。前些年,吴万玖家没通一寸公路,靠背篓和打杵,到村集镇上背驮肥料每天只能跑两个来回,出栏的肥猪要抬着或赶着才到主公路,生猪时常刮伤、累死,猪贩子趁机宰价、削价,吴万玖苦了一场却收获甚少。
了解贫困户生活需求
路,伤透了吴万玖的心,三个孩子上学压得他喘不过气。于是,他狠下心和兄弟吴万荣筹借3万,耗时三个月修通了一条容纳三轮车行驶的公路。今年10月,王艺争取交通补短板资金39万,打通了断头路,让户户串联、组组相通。“但愿能拉通三相电,我好加工饲料,把养猪规模扩大。”吴万玖计划明年建一个小猪场,把贝母面积从2亩增至4亩,王艺当场表态全力支持。
吃得饱、穿得暖到有梦想、有干劲,村里一下涌现了上百个“吴万玖”。产业没块头、基础设施没配套、内生动力没激发,进驻的第一天,眼前的“三没”并没打消班长王艺的斗志。王艺在心里盘了盘:麻石坪平均海拔1000米,人均耕地1.5亩,四季分明,土壤含碱性偏高。号准了脉,他开出一具产业良方,“药引子”就是100亩银杏、300亩贝母和100亩木瓜。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班长王艺把接地气、连民心、敢干事作为攻坚脱贫战场的“拼刺精神”。如今,一个安置90户易迁户的现代新村落成,15公里公路硬化、整修完工,村级文化广场、公厕投入使用,200KW光伏电站年增收18万元……麻石坪日渐褪去“麻”色调,成为拥抱小康的“金石”村。
查看公路修建情况
麻石坪原为小集镇村,巴鹤公路沿线集聚了50栋房屋,为擦亮这个连接宜昌市五峰县的“口子村”,王艺正争取资金15万元,对房屋外观进行亮化施工,打造一个有形象、有品位的边界新村。
他是一位班长冲在扶贫前线,他是一个儿子却从未好好陪伴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我母亲几乎一年都躺在床上,都全靠妻子一人照顾。”王艺扳了扳手指头说,已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县城家里看看了,低下头时眼睛有些湿润。“我是班长,就应扛起这面旗,打赢麻石坪这场脱贫摘帽的漂亮仗。”
“政委”税典华:调解纠纷一杆秤 百姓有了情
2017年8月1日,对于水布垭镇供电所副所长税典华是个难忘的日子,他身上多了一个称呼:驻村第一书记。接到电话,他带上铺盖行李驱车1个小时,来到了麻石坪这个全县重点贫困村。
干了半辈子爬电线杆、拉电线的“粗活”,要揽下群众工作这个“瓷器活”,税典华犯上了难。“要沉得下心,俯得下身子多听、多看、多想,称好一杆公平秤。”和老百姓打交道中,税典华练成了调解纠纷矛盾、善做群众工作的一把好手,被“尖刀班”贯了个新名号“政委”。
走村入户拉家常
“税书记,这次您可得为我做主呀,我们老两口的日子真是没法过了。”11月7日19:00,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刚回村委会驻地的税典华正准备端碗吃晚饭,听到呼喊声,立马放下碗筷,跟着求助者唐某行走一公里山路来到她家中。
唐某和老伴张某均已年过七旬,是一对苦命夫妻,儿子多年前外出打工失去了联系,一直杳无音讯,老两口积劳成疾,没了依靠,性格变得急躁,时常深夜吵架不休,和邻里关系也很僵硬。“您们吃了很多苦,走到今天也不容易,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不会让您们饿肚子的……”拉着老人的手,税典华以“儿子”的身份家里长、家里短,老两口脸上渐渐有了舒展的笑容。
忆苦思甜式解开心结、循序渐进式开导思想、旁征博引式启迪感化,历经3小时的劝解,看见老两口的相对一笑,税典华方才松了口气。短短一年时间,全村调解纠纷矛盾从20余起降至4、5起,税典华把这种量变归功于扶贫政策福利、干部作风转变、个人幸福感提升叠加引发的质变。
田间问计产业
上联:遇上好时代扶我成长,下联:感谢共产党新年快乐,横批:春来福利。这是一幅贴在一组贫困户厉孝惊门上的春联,出自她的大孙女厉清华之手。2000年,厉孝惊的儿子、儿媳在意外车祸中去世,留下了两个年幼孙女厉清华、厉冰清,由厉孝惊和老伴艰难抚养,姐姐已大学毕业任教金果坪小学,妹妹今年考上中南民族大学。“申请了助学金、贷款,争取到了危房改造政策,这两老精神状态甭提多快活了。”税典华时常登门嘘寒问暖,老人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儿子,逢人都夸攀上这门好“亲戚”。
打开税典华的微信朋友圈,在《宝贝 你听到了吗?》背景音乐下,可以看到一篇题为《父爱之愧》图文并茂的美篇。“这是我给儿子做的回忆录,也是我的忏悔录,出生2个多月了,我都只见了两、三次。”今年9月底,税典华的二胎宝贝儿子降世,家庭里里外外由妻子一人担着,有时刚到家又接到通知赶回村里,“村里脱贫了,老百姓摘穷帽了,这才是爸爸送给儿子最好的‘见面礼’。”
“文艺兵” 王国洲:男女老少一场舞 乡风暖了心
夜幕降临,麻石坪村委会大楼前广场灯光闪烁,动感的音乐打破了山间宁静,步行来的、坐车来的、骑车来的老百姓准时集合,跳起了广场舞。广场舞“跳”热了小山村,拂来了文明、现代的气息。
爱说、爱笑,总能在枯燥的扶贫工作中找乐子,王国洲是“尖刀班”成员中的开心果,文艺范儿十足。“老百姓也要玩得开心,精神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裕生活。”村里的70岁“老文艺”张宏锦曾组织村民跳撒叶儿嗬,为村里白事义务演出。于是,王国洲便与张宏锦商议把广场舞搅热起来,让红事舞台也不冷场。
调试音响设备
走下灶台上舞台,麻石坪村妇女群众们渐兴广场舞。王国洲积极争取文化惠民项目,配备了音响、乐器、道具等,还从清太坪镇供电所请来了同学刘艳当“外援”。“一嗒嗒、二嗒嗒,大家跟我一起跳!”刘艳是一名业余的舞蹈演员,每周一有空都会来做现场培训指导,村民们跟学到半夜都不肯散场。
踩着节拍,扭动身姿,不论舞步正确与否、舞姿是否优美,老百姓称这才是舞出了生活的真姿态。“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跳舞不是出洋相嘛,不过跳得还真是过瘾呢。”今年64岁的王万春一跳便着了迷,成了一个老舞迷。村民易万翠患有肾病综合征,性格较孤僻,不爱搭理任何人,在王国洲的引导下爱上了广场舞,老毛病渐渐康复了,性格也开朗了,她开玩笑说,这广场舞还是“妙药”呢。
哪家有喜事,广场舞就跳到哪儿,开心也就带到哪儿。如今,跳广场舞已成了麻石坪村的一阵新风,6支广场舞分队活跃在村村寨寨。
学跳广场舞
“扯皮拉筋的人少了,互帮互助的人多了;赌博打架的人少了,锻炼身体的人多了;说是道非的人少了,同心协力的人多了。”村民们口口相传的“三少三多”,生动概括了广场舞“舞”出了文明乡风,绽放了一朵灿烂的精神之花。
广场舞不停步,小康路上不歇脚。“接下来,我计划培训一支军鼓队,把‘十九大精神’‘扫黑除恶’等内容恰如其分融入到说唱词中,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让群众在欣赏艺术中深受教育。”“文艺兵” 王国洲琢磨用好精准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根“魔力棒”,让志和智为脱贫攻坚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