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焦国斌 通讯员 向启家
现场施工
“我们投点义务工算不了什么,不是‘尖刀班'给我们修这条‘断头路’,我们现在出行那有这么方便。”12月25日,提起巴东县茶店子镇长腰岭村驻村“尖刀班”,十一组村民鲁永翠充满感激地说。
帮工人做饭、砍线路、清水沟……在巴东与秭归交界的巴东县茶店子镇长腰岭村,为了早日打通从长腰岭村到秭归梅家河的“娘家路”,从今年6月份以来,鲁永翠和丈夫郑之军已经免费投入义务工6个多月近200个时日。
鲁永翠今年48岁,是秭归县梅家河乡人,嫁过来快30年了,虽然离娘家直线距离只有两公里,因为没通公路,每次回趟娘家,鲁永翠都要翻山越岭近一个多小时。今年3月,巴东县编办驻村扶贫工作队一下子让鲁永翠梦想成真。
鲁永翠夫妻俩正在砍柴
据了解,长腰岭村是一个非重点贫困村,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过程中,由于资金有限,很多基础项目未得到彻底改善,所以实施的项目也非常局限。县编办主任、驻村“尖刀班”班长陈厚国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和悉心听取群众意见,找到了村级发展的“瓶颈”。
在走访中,陈厚国听到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从长腰岭村十一组通往梅家河的“断头路”。项目少,资金有限,又是非重点贫困村,这该怎么办呢? 为了打通这条路,驻村“尖刀班”坚信只要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的行路难题,再困难也要试一试。
说干就干,“尖刀班”把镇里的领导请到村里来实地考察,把困难摆到领导眼面前,请求镇里对村级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解决村级发展瓶颈。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三个多月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尖刀班”争取资金27万元,用于2公里“断头路”的新修,4公里原有道路的整修。
“尖刀班”入户走访
“轰轰轰……”今年6月,在长腰岭村十一组,挖掘机整天响个不停,处在两公里“断头路”和4公里整修路旁的鲁永翠一家顿时兴奋起来。“ 我们很早就盼望把这个路修通,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得偿所愿了。”鲁永翠高兴地说。
修建“断头路”,本是件高兴事,可是因为施工距离远,加之村里年轻人少,老人多,后勤保障的难题令人发愁。“村里给我们修这条路,我们怎么也要出把力。”听说施工队的后勤无法得到保障,鲁永翠与丈夫郑之军商量以后,主动当起的贴身“保姆”。
鲁永翠负责给工人做一日三餐,郑之军负责做小工。“如果他们不在这里帮忙,后勤服务跟不上,挖机师傅也在这里待不住,肯定影响施工进度 。”县编办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袁玉兵说。
“尖刀班”现场查看道路施工情况
每天一大早,鲁永翠就起来给工人师傅做饭,除了每天按时做三顿饭,鲁永翠还要种自家的6亩农田,丈夫还要给挖掘机师傅帮忙,家里基本上忙得不可开交,即使这样,鲁永翠和丈夫累并快乐着。“没得报酬也要搞,我是乡村医生,村里既然在给我们修路,我们再怎么说也要主动领头搞好服务。”鲁永翠的丈夫郑之军经常把这句话放在嘴边。
“要把整个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群众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老百姓引导参与村级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上来,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效果。”陈厚国说,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既要争取政策,更要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要群众撸起袖子一起干。“在争取修路政策的同时,‘尖刀班’不断开屋场院子会、代表会,引导大家一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项目才能及早落地和实施。”村党支部书记谭德刚说。
现在,全村已经形成了以茶叶、柑橘、小水果和生猪养殖为主的“一长两短”产业发展格局。驻村“尖刀班”计划把老百姓组织起来,让所有老百姓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每家每户都立足家庭的实际,参与到养养殖和种植业中来,发挥村民脱贫的主动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