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身边的感动】他们,守护生命的希望

编者按:爱,一直存在;爱,需要传递。从一个人到一座城,从一次感动,到一片赞美。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当中的一员,可他们做的事却让我们时常感动。从即日起,本网推出《关注身边的感动》系列报道,用文字和镜头聚焦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感人故事,将感动转化为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记者 严玉玲 田智松 通讯员 严军

一扇厚重的自动门将病房与外界隔开,门外,焦急等待的家属来回踱步;门内,重症病人安静地躺在床上,穿着紫色衣服的医护人员紧张地忙碌着......   ICU病房,气氛令人精神紧张又倍感严肃。一个个与死神抗争的生命,一个个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医护人员,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巴东县人民医院ICU创造了无数个生命奇迹。

床旁教学

年轻脊梁挑大担   2017年5月,巴东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立。目前,科室有4名医生,14名护士,平均年龄31岁。   自ICU科室成立以来,39岁的邓桂锋便担任科室主任。邓桂锋从事临床工作18年,在ICU已工作3年。在他的带领下,ICU科室医护人员抢救了大量急、危、重症患者,形成了具有一定实力的专科特色和优势。同时,使全院危重病抢救水平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

无论是中午休息时分,还是凌晨夜间,邓桂锋的手机总保持24小时开机,一旦接到科室电话,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人身边。

ICU病房里,输液泵、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各种仪器包围着一名名患者,有些患者身上插满了粗细不一的管子,里面流淌着鲜红的血液。观察病情、填写表格、查看数据,邓桂锋和其他医护人员每天都紧张地奔波于患者之间,守护着他们生的希望。   “奶奶,能听到我说话吗?今天有没有好一点?”病床前,一名护士轻轻地摸着病人的额头,凑在耳边轻声问道。当听到一声微弱的应答时,她露出会心的微笑。

这个守护在病床前的小个子女生名叫任春燕,今年28岁,再过20天,她便升级为妈妈。在这个阶段,她理应成为“特殊照顾”对象,可她却几乎没有停下来过。

任春燕询问患者病情

“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真正相互融洽的团队,我只要能坚持,就能替同事们分担一点,她们又可以轻松一点。”看着科室其他忙碌的医务人员,任春燕轻描淡写地说。

ICU病房,不同于其他的普通病房,为防止细菌感染,这里实行医护人员24小时陪护制度,因此,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而繁琐。

和任春燕一样,已怀孕7个多月的护士谭桂,仍然在紧张忙碌着,她今年已是32岁,怀有身孕的她感觉自身非常吃力,可无数个日日夜夜,她一如既往地坚持着。

23岁的李书祥是科室唯一一名男护士,每到节假日,他总是主动提出坚守岗位,搬抬病人,为病人翻身、洗澡,修理机器设备,只要哪里需要,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科室。

“我们应该承担这种责任,把自己毫无怨言地奉献出去,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科室护士长谭本芝由衷地说。

温情不缺席

“经过8天8夜的战斗,她终于睁开了眼睛,得到了重生,这条生命是你们全体医护人员的心血、汗水,把她从死亡的路上抢回来......”在ICU病房家属等待区,一张特殊的感谢信挂在醒目的位置。

2018年7月,家住茶店子镇的向奶奶因突发疾病,入住ICU,命悬一线。而同样岁数的张爷爷,忙前忙后,日夜守护在科室外。时间久了,大家便心生疑虑,他们的儿女呢?

原来,当年17岁的张爷爷与邻村向奶奶是包办婚姻,婚后无儿无女。后来,张爷爷成了一名老师,向奶奶则在家里操持家务,日子过得满足、充实。

让我就这样牵着你的手  

奶奶突患疾病,情况不容乐观,张爷爷每天不仅要承受随时可能失去爱人的精神压力,还要到处奔波为向奶奶凑钱治病。医生告诉张爷爷,奶奶的病最后的结局可能是人财两空,但是张爷爷非常坚定,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坚持。

在日后的ICU家属长廊里,总能看到一个精神矍铄又孤独的老人。每到家属探视时间,张爷爷总是焦急的走进病房,不停地呼唤向奶奶的名字,科室组织张爷爷和向奶奶玩一些互动小游戏,帮助奶奶恢复意识。

因为张爷爷年纪大了,自身也需要人照顾,科室人员便主动帮助爷爷,买饭、打开水,还在临近的科室为张爷爷找空床,让他休息。

在张爷爷的呼唤和科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向奶奶终于睁开双眼,恢复了意识。

向奶奶生日那天,科室组织人员买来蛋糕,围坐在病床前,为她唱生日歌,泪水不知不觉模糊了向奶奶的双眼,她也跟着节奏哼唱起来。

经历8天8夜的精心守护,向奶奶转危为安,转入普通病房。带着对向奶奶浓浓的爱和对科室的感激之情,张爷爷写下了感谢信,并为科室送来锦旗。

抢救病人

屡创生命奇迹

“ICU邓主任吗?我们科室有个病人,今天中午入院,第一诊断肺炎,刚才突然昏迷了……”“好的,马上来会诊!”这是2018年3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时间显示23:58,春寒料峭。

时间不等人,邓桂锋家距离医院只有几百米,他第一时间跑步到消化内科。经过快速评估,患者朱某呼吸衰竭、低血压,家属同意后,将患者迅速转入ICU,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中心静脉通道、液体复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目标血压……

次日8:00,因朱某呼吸机支持要求很高,虽然按照休克bundles输注4600ml液体(接近正常人血容量),应用大剂量升压药,仍处于休克状态,而且没有尿液排出,心肺肾衰竭,命悬一线。

是继续输液,还是开始脱水呢?这是一个面临完全相反的治疗决策。邓桂锋教学查房时分析病情,决定立即启动床旁重症血液净化技术——脱水,并就治疗模式、抗凝方式、治疗剂量、治疗目标进行详细的部署。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摆在医生面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24小时内发生心、肺、肾多脏器损伤和衰竭呢?很快,通过追问患者病史,腹部体格检查,床旁超声、血液化验等检查,归因指向急性胰腺炎。那么又是什么因素诱发了胰腺炎呢?面对即将“崩溃”的病情,科室迅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并在次日下午理清了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三角恋”关系。

更重要的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脏器衰竭病死率高达70%以上。朱某在ICU的后续治疗15天,期间先后出现了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等新的问题,病情几度反复,可谓一波三折、久经考验。

生如夏花,如此顽强!经过ICU团队24小时全天候监护和治疗,患者艰辛地跨过了重症胰腺炎早期(2周内)的死亡陷阱,迎来了希望的曙光,随后转入内分泌科调控血糖,很快康复出院。

专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说实话,没有你们的努力,我不可能好的这么快,感谢你们把我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谈及ICU团队,患者朱某竖起了大拇指。    

“精心医护始终如一,铭心镂骨终身难忘。”“精心治疗医风好,护理周到爱心多。”“精心呵护患者健康,全力演绎生命奇迹。”......

在ICU科室入门处,一张张锦旗光彩夺目。而在这一面面锦旗的背后,是一场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夺的竞赛,是一慕慕医护人员精心治疗的感人瞬间,也是一场场演绎生命奇迹的动人时刻......

凌晨,街上一片静谧,ICU病房里,患者安静入睡,医务工作者们查房,为病人翻身、扣背、用药,伴随着各种仪器发出的警示声,键盘敲击声,那一刻,奏响了生命最美的乐章......

(作者:长江巴东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