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巴东报道(融媒体记者 谭黎 谭雪芬 阙晋伟)作为湖北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的巴东县金果坪乡,地处鄂西南密林深处,离巴东县城200多公里,要坐渡船横跨清江河、翻越“鄂西屋脊”才能进一趟城。地质不稳定,夏天滑坡泥石流,冬天大雪起凌车轮打滑,常常交通中断,让这里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
然而,就在这“孤岛”上,却孕育出这样一位标兵:2017年,被人社部表彰为“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工作者”;2018年11月,被人社部表彰为“人社服务标兵”(湖北省仅一人),并作为首批宣传对象向全国推介;2019年3月,被省委宣传部表彰为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现年49岁的金果坪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易盛荣事迹被报道后,多名网友这样称赞他:“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您儿也真是的,不晓得等天气好了再来啊!快到屋里坐。”嘴里在埋怨,脸上却挂着笑容,贫困户刘玉林热情地招呼易盛荣。
刘玉林家庭比较特殊,自住房屋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刘玉林常年重病在身,不仅患有肝内胆总管结石、肝硬化等疾病,且长期胃出血,短短几年光大型手术就做了三次,加之小儿子正在读大学,家境十分贫寒,因此被纳入贫困户范畴,家里的唯一劳动力是丈夫郑建军,他只能长期在外务工维持家计。
作为扶贫帮扶人的易盛荣十分牵挂这个家庭,在易盛荣的帮助下,2018年为刘玉林一家申请了危房改造,现在全家住进了漂亮的新房子;易盛荣平时只要有空,就到刘玉林家中对其进行看望,并经常与她儿子陈祥孔电话、微信联系,关心他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联系实习单位,引导他入党等。
陈祥文是易盛荣的帮扶户,他的两个儿子,有活的时候就去打个短工,没活就只能在家闲着。易盛荣想:让陈祥文一家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关键点就是,他的两个儿子得工作。
易盛荣借助2014年开始的“春风行动”,助力陈祥文一家实现就业。有一天,他来到陈家,对着陈祥文的两个儿子说:“广东那边有一家企业不错,还提供岗前培训,你俩要不试试。”兄弟俩对视了一下,沉默了一会还是说道:“听你的。”
两兄弟是找到工作了,可陈祥文夫妇俩守着家,没有什么收入。易盛荣又来了:“我觉得可以种葡萄,管护不难,还给您俩提供技术指导。”
于是,老俩口在易盛荣的帮助下,夫妇俩开始发展葡萄,打理2亩葡萄园。
如今,在易盛荣的带领下,全乡累计发展水果、蔬菜、药材、生猪、山羊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68家,各类经济实体1005个、规模企业3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00余人实现创业或就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81岁的谭丙香老婆婆和83岁的老伴,住在距县城228公里的土地坪村,走出大山办事难如登天。两位老人的社保卡磁条失效,已经不能领取养老金。
按规定,补办社保卡要本人持身份证到指定银行。得知消息后,为了让他们早日领到养老金,易盛荣和银行工作人员为其上门服务。
下着大雨,踏着泥泞,易盛荣翻山越岭来到老人家,为老人精心梳理、更换衣服,现场录制影像资料。几天后,易盛荣又带着同样情形的51位老人的资料来到县城。
那几天,易盛荣奔走在县人社局和银行之间,重复办理社保卡的三个流程(注销原社保卡社保功能、注销银行卡功能,开新卡和激活)。有时累得腰酸腿痛,连晚饭都没吃便早早地睡了。
待第四天办完卡后,易盛荣连夜赶回金果坪乡。第二天一早,易盛荣就骑上摩托车,挎上蛇皮口袋跑了3个村,行程60多公里,为老人们送去社保卡。
当谭丙香老人紧紧拉着易盛荣的手,要留他吃饭时;当李奶奶要易盛荣捎上她亲手采摘的几颗小白菜时,那一刻,易盛荣几天来的疲惫和劳累,转瞬消失殆尽。
金果坪乡最远的村子离集镇50多公里,以前很多地方不通公路,骑车后还要走很长一段山路,才能到老百姓家里。加之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人小孩,出门办事非常不容易。尤其去县城办事,来回最少要三天时间,除了车费还要住宿费、生活费,开支不小。
惠民政策,只有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才是真正的好政策。那几年,易盛荣将服务窗口搬到了摩托车上。摩托车、蛇皮口袋、打气筒便成了他的日常标配。
易盛荣把群众所办事项分类收集,装到蛇皮口袋,集中去县城代办,最多一次办理了100多件。
随着社保改革的不断推进,惠民利民政策密集出台,社保卡成为群众身边不可或缺的一张卡,补卡、换卡、解密等事项也多了起来。
为此,易盛荣经常抽时间到年老或身体不便的老百姓家中上门服务,将他们的资料收集起来,然后集中去县城办理。这些年,易盛荣几乎每10天要去一次县城办事,每次要3天才能办完回家。
从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易盛荣27年如一日,初春、酷暑、深秋、严冬四季轮回,为群众翻山越岭永不言累。
“我只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易盛荣像一位“隐士”一般,不求名不求利,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着自己的青春。
曾有人统计出这样一个数据,易盛荣这些年为群众跑的路程达到16万公里,他们戏称易盛荣是“人社快递哥”、“群众邮差”等。
(责任编辑:张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