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产品
云上巴东报道(融媒体记者 向园梦) 7月24日,巴东县官渡口镇东坡社区居民唐敏波家,电脑提示音持续不断,唐敏波与妻子向兴梅正忙着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富硒小土豆、干土豆果、萝卜干……唐敏波夫妇的网店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巴东土特产。“这些都是咱自家田里土生土长的,都是纯手工制作,绝对够‘土’!”唐敏波一边处理订单一边“炫耀”道。
而在这之前,唐敏波夫妇俩过得并不顺遂。近些年,唐敏波做过学徒、从事过汽车维修工作、自己也开过店,但基本都是无疾而终,妻子向兴梅则一直在家务农,但收成一年不如一年。
2016年,唐敏波把目光投向了电商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唐敏波在社区电商服务中心接触到了网店,在那里,他学到了很多关于网店运营的知识。“为什么不能把家里的土特产放到网上卖呢?”唐敏波认为,这样既可以提高收入,也能让在外漂泊的老乡们吃上一口“家乡味儿”。
于是,谭敏波便向妻子表明了想法,俩人还把村里的干部请到家一起合计。
说干就干。2017年11月,在官渡口镇东坡社区“两委”的支持下,唐敏波发动周边5户农户创办了巴东县共益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开起了网店,专卖巴东特产,店铺取名为“富硒巴东共益农家特产店”。
“取名‘共益’就是想带领周边地方种植户共同收益。”朴素的店名饱含着唐敏波想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心愿。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好走。“头半年基本没什么订单。”在网店创建伊始,唐敏波就“遇了冷”。
为了破除困局,打开市场,夫妻俩付出了很多努力。除了学习更多关于巴东土特产的种植、加工方法,夫妻俩还积极参加社区开办的电商培训班,学习照片拍摄、商品图片制作、产品销售技巧等,努力完善每个环节。
渐渐地,店里的生意有了起色,夫妻俩生意越做越好,合作社规模也逐渐壮大。“我们合作社的柑橘地现在已经扩大到150多亩了,同时,我们有10多家农户还顺带种植小土豆,手工制作腊肉、榨辣椒、菜油等土特产,放到微店里面销售,这样既能保证微店商品数量和质量,也能让乡亲们多一份收入。”
在唐敏波夫妇的带动下,居民向仕欧也开始尝试着通过网络销售土特产。“一根小小的网线,竟有这么大的本事。”尝到甜头后,向仕欧将自家的土豆、柑橘种植规模从3亩扩大到7亩。
“现在既可以赚钱养家、又不用背井离乡,还能和乡亲们共同致富,我们非常满足。”从“小打小闹”到渐具规模化,在社区“两委”和合作社社员的支持下,夫妻俩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下一步,夫妻俩还谋划着吸纳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研制更多的地道巴东美食,同时,增加手工竹篓、鞋垫等工艺品,丰富网店的产品种类,把微店越做越大,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廖薇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