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风采】郑远训:坚守茶产业的“老兵”

记者 谭海涛

  他,曾是一名军人,部队的历练锻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退伍返乡后,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发展茶叶,一面传承发扬茶文化,一面带动周边百姓靠“茶”致富。

  他的名字叫郑远训,巴东县溪丘湾乡人。如今,57岁的他仍然战斗在发展茶业一线,用他自己的话说:“经历过高峰和低谷,当前全县这么好的发展势头,我没有理由转岗!”

  跨行办厂胆子大 茶王原来是个兵 

  1960年出生的郑远训,1978年至1982年在部队服役。退伍回乡后,头脑灵活的他,拉起了一支近百人的农建队四处承包工程修公路,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当时正值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而溪丘湾乡白湾、曾家岭一带红土居多,发展传统种植收益不大。1988年,郑远训认真分析了本地的土质、海拔和气候等因素,决定在家乡创建铧厂垭茶场。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建筑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的他,不顾家人反对一门心思扎进了种茶制茶的行业。数年间,郑远训顶着压力,通过精心钻研,终于攻克制茶技术难关,先后创立了万仙碧峰、巴东玉露茶、万仙毛峰茶等远近闻名的茶叶品牌。《人民日报》曾这样评价铧厂垭茶场:“打破单一的林种结构,科学规划,重视经济林的发展,为长防林工程体系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其所展示的是巴东县溪丘湾茶园风貌”。

  郑远训凭借着踏实肯干、艰苦奋斗的精神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其创立的万仙碧峰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全国茶叶评比中荣获银奖。郑远训也被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湖北省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先进个人”,一时间,“茶王”的名号不胫而走。

  致富不忘众乡邻 抱团发展走捷径

  2004年,由于多方面原因,茶场改制。郑远训舍不得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多方筹资成立了远训茶叶有限公司,并投资近60万升级制茶设备。同时,郑远训带领员工走出去,学习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种茶制茶经验和技术。通过改良,远训茶叶被恩施州认定为知名商标,企业实现稳定盈利。

  然而自己富不算真的富,当他看到当地大多数老百姓种茶苦、卖茶难的状况后,郑远训又做了一次决定: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乡亲脱贫致富。

  郑远训与周边白湾、天池岭、徐家湾等村800余户茶农签订了茶叶鲜叶包销合同,为他们统一提供技术和肥料,采摘后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回收。通过“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基地2000多亩,年产值突破600万元。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待达到标准和要求的非合同农户,郑远训也按照合同价格收购。这招不仅吸纳了众多散户茶农,还将邻县兴山、高桥的老百姓吸引了过来。

  有了足够的鲜茶叶,才能够保证制茶工艺的要求,有了好品质,才会有好市场。公司每年销售干茶叶3万多斤,产品占本地市场半壁江山。

  目前,随着全县大力发展茶业,郑远训仿佛看到了企业前进的新动力:“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茶叶品质,推动公司扩大生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