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村的美丽“三变”——魏家梁子乡村建设速写

记者 付瑞勇 特约记者 陈开平

国道沿线的观景台

   “现在,我们的村子面子漂亮,里子厚实,有颜值也有内涵,与以前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在巴东县溪丘湾乡魏家梁子村,30余年“工龄”的老支书许贤松一个简明的对比,“比”出了新时代下魏家梁子村的美丽之变。

  山上山下一面坡、仰望顶峰俯瞰河、国道高速穿村过,魏家梁子村可谓是占满了“天时地利”。近年来,在小康征程中,打工潮卷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三留守”人员让“人和”缺了位。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魏家梁子村渐渐落伍了,如何从后进村变身潜力股?魏家梁子村巧借“党建+”内变、乡风文明形变、产业融合质变“三力”,开启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小山村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让干部群众卯足精气神干事创业,培育好产业和文明乡风,乡村建设有内外动力,幸福、满意指数也才会提升。”谈到一个后进村的变迁,州优秀共产党员、村支书贾俊这样阐释。

党员手脑心“三动” 凝聚精神内变

  在农村基层治理中,村支部好比一部“红色发动机”,是打造美丽新农村的动力源。为凸显和释放红色能量,魏家梁子村充分挖掘和培育村支部聚心聚力的内能,让党员“三动”动起来,即动笔、动手、动心,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用小支部撬动乡村大振兴。

  “坚持每天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1个小时以上。”“用好网络、微信加强学习,对照标准查找不足。”“每周写一篇心得体会文章,坚持学中悟、做中学。”……在一张张“两学一做”学习计划书上,党员们一笔一画写满了学习目标、内容、时间和要求。一纸计划书,也是党员的一种行动自觉和指南。“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学习放到实践中,学习才会有实效。”党员田春艳说,学习是一场知与行的追寻,也是对心灵世界的一种修缮。

为老党员送教上门

  一支笔刻画党心,一双手锤炼党性,魏家梁子村支部组织每位党员带上一把扫帚、撮箕和一个垃圾袋,借助“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对209国道沿线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发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宣传单,做呵护村容美、守护村貌新的践行者、倡导者,让每位党员引领乡村生态环境的精彩“靓变”。

  “沙、沙、沙……”每天早上八点,家住209国道边的62岁党员魏世军都会拿着扫帚将门前院子打扫一遍,让干净的院子和畅通的国道相映成一道风景线,为的是不让自家小环境给美丽国道线“抹黑”。“扫好自家门前,还要打理国道线,这样才不给咱村丢颜面。”如今,在身边党员的潜移默化下,1公里国道线上80余户百姓“开门就扫地”成了一种习惯。

党员带头打扫门前卫生

   动笔、动手,还要动心,让纪律、规矩入心入脑,做到心中有信仰、有情怀。“带头加强学习,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纪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争当“四铁”党员承诺书》上,每名党员郑重签字承诺,争做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用铁的肩膀争创新作为、建功新时代。

  学习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该村支部还创新开设微信补课、上门送课等特色党课,为12名长期在外的流动党员和3名八旬老党员个性定制课堂,不落一堂课,不掉一个知识点。“支部就是我的家,走在哪里都不害怕,虽工作在外地,但党的先进性始终激励和引导着我,用奋斗的青春向党献礼。”在“魏家梁子党员微信群”中,12名流动党员发出同样的感叹。如今,全村党员们手、脑、心协同“三动”,凝聚成一股强大精神内变力量。

文明乡风拂动山乡 联动转变民风

  “正月就把那莲湘打呀,二月就把风筝扎......”每到晚上7:00,魏家梁子村委会文化广场满血复活,幻化成广场舞的世界。在一曲《莲湘曲》背景音乐中,40余名妇女打起了欢乐的莲湘,舒展手脚、扭动身姿、激情跳跃,一副副劲头十足的舞蹈范儿。

  灶台上忙得团团转、麻将桌上搓得噼啪响、板凳上是非扯得唾沫飞,这是昔日魏家梁子村一部分妇女的生活剪影。早几年前,该村妇女时常三五结队在自家门前自编自导跳广场舞,四、五个小分队,但纯属自娱自乐,难等大雅之台。“跳广场舞是妇女同胞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还能增进邻里感情呢,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针对留守妇女多、管理较难的村情,村支副书记许凤决定借助广场舞的“舞力”,用舞蹈之美改变内涵美、人格美、灵魂美,让“美”成为留守妇女新的代名词。

发放环保宣传册

   购买服装、选配道具、添置音响设备,今年30岁的许凤是一个工作狂,不到半个月,配齐了广场舞的基本标配,五、六百平米的文化广场上,小分队组合成了舞蹈表演队,乡人社中心主任宋发芬是一个业余舞蹈行家,经常现场传授舞蹈秘诀。在乡村文艺大比武活动中,选送的《龙船调》节目精彩登场,还摘得了优秀奖。

  山村时兴广场舞,也引来了一场乡风带民风的转变。个性要强、易暴躁发火,还爱与邻居滋事吵架,妇女张丽(化名)是邻里乡亲的一颗“眼中钉”。今年,张丽(化名)加入了广场舞团队,和邻居舞伴们和节奏,协调舞步,渐渐心生了一种默契,爱笑、爱讲笑话,还乐于帮助别人和组织活动,摇身一变成热心肠。“一个女人就是要为家里男人争光,不能厚着脸皮等、靠、要,不与别人抢优惠政策指标,要让男人在外有面子。”在团队中,张丽(化名)不仅是一个会跳舞的舞星,还是一个明辨是非的说客。

好儿媳的点滴感动

   今年“七一”建党节,在魏家梁子村委会活动广场上,采莲船、打莲湘、跳广场舞,一场精彩的草根才艺秀惊爆全场,最美家庭、最美儿媳、最美村民等奖牌授予仪式更是令父老乡亲热血沸腾。“孝敬父母,说是在尽孝,更多的是在为子女树立好榜样,引导尽忠尽孝的家风。”“优秀个人”获得者焦娟,老公在外务工,除照顾85岁的婆婆外,还赡养着81岁的五保户幺叔,二十四年如一日,端茶递饭从未间断,用善念善行感动了邻里乡亲。

  “我这个儿媳和女儿没得什么两样,孝心好,做事能干,真是咱家的福分呀!”婆婆谭明清患有风湿病,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媳杜天柳。杜天柳出嫁13年,老公在外开工程车,她如顶梁柱一样打理家务、照料婆婆,还做婆婆的舞伴打发时间,因此,杜天柳摘得“最美儿媳”美名。如今,“最美”成了村民们心目中的明星,追“星”渐成山村新时尚,也带来了乡风带动民风的深刻转变。

绿色“点睛”产业版图 牵引小康质变

  绿色火车头牵引新时代小康专列,从种植、养殖上寻找绿色动力,增强绿色引擎,引领从“量变”到“质变”的蝶变小康。如何从贫困到小康的深度转变?魏家梁子村巧妙打出一张“绿色牌”。

  坡度较陡、土壤含酸性、沙质土较多,这是魏家梁子村的地理标签。一个标签对应一个计策,避免产业引进“水土不服”,因地制宜、适销对路才是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黄金准则,该村把茶业作为村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借助茶叶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和种植大户连片发展的模式,累计种植茶叶500亩,今年下半年还将新增200亩。

茶树剪枝

   “这些杂草把茶苗的营养都吸走了,要抓紧时间把杂草除掉,趁太阳大好把杂草晒死。”7月3日14:00,室外温度飙升至30℃,年过六旬的朱继梅正顶着烈日在茶苗行间锄草,汗水湿透了衣衫。朱继梅一儿两女均已成家在外打工,她一个人把10亩口粮田全部栽上了茶树,谈起靠茶叶养老,她信心十足。和朱继梅一样,全村茶叶种植户已有100户。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魏家梁子村从“变”字下功夫,让资源变资产、风光变风景,把土地、技术、劳力等要素的潜能和产业动能有机对接。“咯、咯、咯……”一只只肥壮的土鸡在花草中穿梭觅食,好不悠闲自在,这个大自然的养鸡场主人名叫王勇。王勇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13岁时失去父母,成为一名孤儿,2017年7月,在武汉加工棉絮、做服装生意多年的他返乡创业,创办巴东县龙宝养鸡专业合作社,租赁20余亩山林,建设散养式的开放鸡场,摸索实践生态、绿色养殖新路子。

纯天然养鸡

  “我的养殖场鸡仔、幼年鸡、成年鸡都是分区饲养,每年分三批出售,今年我可出售2000只土鸡,赚个4万不成问题。”历经一年的“鸡”遇探索,王勇悟通了一本养殖经,也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今,王勇又做了一个大胆的新尝试:在林子里种上牧草,鸡粪养草、嫩草养鸡,开创养鸡微循环模式。目前,养猪能手谭明友,养羊“土专家”魏世明、刘书林,一个个养殖新秀如一团星星之火,燎原了全村产业蓬勃之势。

  一支绿色画笔“点睛”产业版图,特色种植、养殖牵引了魏家梁子村小康质变。“党建、乡风文明建设、产业融合‘三变’,让魏家梁子村容变得美丽、农业变得富强、农民变得富裕,‘三变’引领了美丽乡村之变,也迸发了乡村振兴活力。”据村支书贾俊介绍,下一阶段,该村将继续用“三变”变革实践,勾勒美丽乡村的魅力新画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