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扶贫人】县委办:扎根深山奏响脱贫攻坚凯歌

记者 谭远志  高炜

打捆烟叶

 “老许,正在捆烟啊,你们家今年的烟叶收成怎样啊?”9月21日一大早,巴东县委办公室驻茶店子镇教场坝村“尖刀班”班长刘业春、副班长朱昌敏,就带领着“尖刀班”成员冒雨来到五组村民许国海家中,询问起家里的情况。

说起这个村的“尖刀班”班长和副班长,两人都已临近退休,却依然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发挥着光和热。“教场坝村共有265户865人,其中贫困户151户432人,贫困户数几乎达到了全村的一半,脱贫任务艰巨,但既然组织上将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坚决完成这项任务,让村民都能脱贫致富。”驻村“尖刀班”脱贫誓言铿锵。

半年跑完村组户 了解民情讲政策

自驻村结对帮扶以来,扶贫工作队已将扶贫政策、法律法规熟知于心。今年3月,驻村“尖刀班”入驻教场坝村,他们深知精准扶贫工作关键在“精准”二字,“尖刀班”成员于是沉入一线摸清各家家底,搞好民主评议,落实各类识别和核查工作。

半年以来,“尖刀班”成员走遍了教场坝的角角落落,也不止一次的到访过各家各户,开好屋场会、小组会和群众大会,对教场坝村村情民意户况越来越熟悉。刘业春说:“熟悉了政策和业务才会办事,亲近了老百姓才是真扶贫。”

在记者随“尖刀班”走访的村民中,村民们都对“尖刀班”的工作伸出了大拇指,“两位班长的年纪都不小了,为了我们村的脱贫真的是尽心尽力,我们是真心感谢他们。”村干部谭先锐说道。

依托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新产业

由于地处深山,教场坝村一直以来种植的只有烟叶、红薯、马铃薯,除了烟叶以外,其他的作物经济效益有限,也阻碍了村民通过产业脱贫的道路。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尖刀班”了解到邻近村有通过种植甜玉米、辣椒脱贫的情况后,就组织村民前去参观,并邀请当地的专业合作社前来进行技术指导。在“尖刀班”的帮扶下,教场坝的村民通过种植甜玉米、辣椒300亩,原来的每亩800元的收益,如今已经翻了一番。

作为传统的畜牧业,“尖刀班”了解到村民有养猪的愿望,立即帮助许国海获得了10万元的扶贫贷款,用于购买三元种猪和修建猪舍,并多次请专家入户指导。

谈到现在家里的变化,村民许国海笑着说:“原来我们家6、7口人,就靠着两亩多地生活,那日子真的是苦,现在我们在尖刀班的帮助下,不仅有烟叶收入,生猪现在也有了200多头,今年出栏就有50多头,真的是感谢尖刀班。”说着,村民还指着屋里的烟叶说:“你看,我这里的烟叶都是上好的,一斤至少也要卖到15元。”

要想致富先修路 村民出行不再难

有了新的产业,如何运出去成了关键。而教场坝村此前仅有茶磨公路通过村庄,道路不通畅是制约教场坝村发展的瓶颈。

“尖刀班”以解决道路通畅为突破口,着力打通致富路。为了让产业循环致富路能够顺利开工,“尖刀班”深入村组、农户,手拿皮尺逐段丈量、记录,疏通被占用土地农户的思想工作。

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快速推进项目立项、申报、招投标工作。去年,顺利打通了4公里村组路,今年计划还将打通5公里,村民多年来“晴天出门不沾灰、雨天出门不占泥”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大山深处找水源 清水引进每一家

如果说出行难是制约教场坝发展的瓶颈,那么饮水就是教场坝老百姓的一块心病。

教场坝村地处偏僻,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以前的村民饮水主要是靠天,为使群众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尖刀班”在崇山峻岭中寻找水源地。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在绿葱坡镇手板岩村找到了合适水源,为了协调两镇的水源,“尖刀班”往返30余趟,终于让“一管清水到农家”。

道路畅通了、产业发展了、水源解决了,村民的致富道路也宽了。“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补齐短板,提升群众满意度’这个中心点,理清思路,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争取在2019年让整村实现脱贫。”教场坝村“尖刀班”班长刘业春表示。

茶店子镇扶贫办常务副主任朱朝称,教场坝村“尖刀班”是茶店子镇所有驻村“尖刀班”的一个缩影,为全镇驻村帮扶单位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也让教场坝村实现了脱贫巨变,水、电、路通畅了,人文环境改善了,引领着教场坝村贫困户走进了小康新时代。


(作者:长江巴东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