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峡江明珠放异彩——巴东县发改局工作回眸

记者 荣丹

巴东长江大桥

四十年,见证了一座城的变化。

经过两次搬迁,峡江小城不见“扁担老街”的踪影,如今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绿意盎然,一桥更是联通南北有了城市新面貌;北京对口支援一次次送来“大礼包”,充满北京元素的巴东街道让这一份情谊有了印证;巴野公路从无到有,星罗棋布的乡村公路串联起了老百姓的幸福路,野三关经济开发区顺势而生,经济发展项目打开了致富路;拆旧房、搬新家,小康生活有了新的起点……

 蓄势腾飞 建设项目拔地而起

40年来,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架起了巴东发展的骨架,巴东县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变得更便捷,致富平台更多元化。

2004年,全长 908米的巴东长江大桥竣工通车,巴东长江南北变通途;2014年,三峡库区北岸唯一的陆上快速通道、第一条穿越三峡库区的高速公路宜巴高速贯通通车,打开了巴东通往外界的北大门;同年,历经两次搬迁的巴东县城完成了华美蝶变,一座旧城,从黄土坡滑坡体厚重谢幕,近2万居民离开险区,一座移民新城,在神农溪小区靓丽登场,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新天地;2017年,巴野公路建成通车,避免了冬天的高山雪凌,实现了沪蓉和沪渝高速公路、长江水道和宜万铁路的快速对接;同年,神农溪、巴人河、巫峡口景区提档升级,野三关森林花海开园迎客,投资40亿元的绿葱坡高山滑雪场及体育小镇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巴东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建设将全面提升城乡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县一号工程巴东县城长江干流库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设正酣,一条山水秀美、城景交融、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风景廊道即将成为巴东新的代名词;郑万高铁巴东段、巴东县城至郑万高铁巴东北站快速通道启动建设,将推动我县进入“高铁时代”。

巴野公路2017年建成通车

项目建设在八百里巴东铺开一幅美丽画卷,挺起了发展的脊梁,造血式发展才能让经济显得更活跃。

立足巴东县域经济实际,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优化投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在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以三峡酒业、金果茶业、乡野农业为代表的绿色富硒食品加工业集群,以水电、光伏、风能、页岩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集群,以时珍堂药业为代表的的生物医药集群,以博宇工贸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基本形成以巴东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如今,放眼巴东,无论身处塔吊林立的工地,还是机器轰鸣的车间;无论是在日新月异的乡村,还是热火朝天的园区,一个个即将建成或建设中的大小项目,正在聚集能量,充盈后劲,焕发着勃勃生机。

 同奔小康 改天换地展新颜

2016年,巴东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在全县掀起了一个摆脱贫困,甩脱穷帽,同奔小康,共同致富的贫困群众搬迁大潮。在40年的改革路上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3198户43362人参与易地搬迁,如此大的体量和工程摆在我们面前,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县发改局负责人说道。

刚刚启动该项工作时,很多贫困群众对新的政策心存疑惑,“政府可以把公路修到我家门口,干嘛让我们搬,搬到山下面,打工没人要,种田没土地,做生意没本钱……”这些疑惑归根到底不是大家不愿意搬,而是想搬到一个更好的地方。

野三关石桥坪易迁安置点

巴东县委政府决定,在全县拿出最好的地,用于安置搬迁群众,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同步跟进,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安置点的各个角落。确保大家愿意搬,搬得出,再配套最优的产业,让搬迁群众有收入、稳得住。

茶店子镇的周家坪村、三溪口村新发展的茶园漫山遍野、生机盎然。“根据全县产业布局和全镇资源禀赋,我们因地制宜,引进湖北九端茶叶有限公司在茶店子建设凤凰单枞茶叶基地,并建设茶叶深加工厂,带动搬迁户发展茶叶产业,可辐射带动9个安置点352户1275人就业,让搬迁群众在基地种植、管理、采摘茶叶增加务工收入。”茶店子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搬迁群众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通过传统过渡产业,暂时有了收入,稳定下来,但是如何最终脱贫,走上致富的道路?巴东探索出了“易迁+”模式。采取“易迁点+扶贫园”的模式,将劳动密集性创业扶贫园建在易迁点上。为搬迁户稳步增收致富找出路,把安置点变成小区,农民转变成工人、实现永久就业。

如今,走在巴东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一幢幢,一栋栋,一排排,崭新的安置房随处可见,搬迁户的笑容写在脸上,乐在心里。

 感恩前行 对口支援情谊深

2009年,巴东县开始实施三峡库区最大的滑坡避险搬迁,在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在神农溪小区共征地3554亩,建成安置房65栋2658套33万平方米,新建并硬化主次干道2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一座新城已屹立在长江北岸。

走进巴东一中校园,教学楼错落排布、绿树葱茏成荫、操场平坦开阔,以北京命名的教学楼“北京楼”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千里之外的北京情在校园里回荡。

在巴东新县城随处可见北京元素,援建的党政办公大楼、县人民医院、县民族医院、旅游码头……为了感谢首都人民的无私援助,巴东县将信陵镇初级中学更名为京信友谊中学,县城主街道命名为北京大道,在神农小区建成了北京园,让每一个到来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一份情谊。

北京市援建的巴东县人民医院大楼

自1992年以来,北京市从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巴东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支援,有11个区县近60家市直部门和企业对口支援巴东。26年来,在精准扶贫、移民小区综合帮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累计援助巴东项目227个,支援资金及物资折款近7.8亿元。

同时,借助支持三峡库区脱贫攻坚,实施移民小区综合帮扶援建,构建“农、工、文、体、康、商、旅”深度融合的产业格局等方式,凸显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并举的对口支援成效,北京市与巴东县同怀“携手奔小康”情谊,用实际行动缔结了血肉相连、心心相印、血浓于水的两地深情。

北京市从实际出发,将巴东县旅游业、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及精深加工业作为产业帮扶的重点予以支持,增加就业岗位,助力移民安稳致富。2013年,北京市援助资金2700万元支持巴东县神农溪景区旅游码头建设,促进神农溪5A景区提档升级;2017年,北京市援助资金1000万元,支持巴东县京援创业扶贫园建设,在易迁点的家门口建起“扶贫工厂”,实现贫困户“零距离”就业;2017年7月16日,巴东县在北京市房山区成功举办了以“巴山情牵,惠享之旅”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推介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巴东的旅游产品又有了新舞台;北京牛栏山酒厂积极支持水布垭酒业公司新建生产基地,选派专业技术团队指导厂房建设、设备选购和安装,帮助培训生产和管理人员,从源头上引领发展新路子。26年来,北京对口支持柑橘、茶叶、中药材示范园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依据巴东特色拓宽经济发展路子,助力巴东脱贫攻坚。

据巴东县发改局负责人介绍,未来三年内,北京市还将重点实施3000万元的武陵山区中药材交易市场及基地建设项目、3000万元的巴东县江南三镇易地扶贫搬迁茶店子供水基础设施项目、2000万元的巴东县茶叶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对口支援工作持续发力。

40年,每一个革新的瞬间都留下了发展的印记,更是印在了每一个巴东人的心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