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真情奉献给第二故乡——记北京市挂职干部郝镇

云上巴东报道(融媒体记者  焦国斌) 去年4月,根据组织安排,北京市房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副所长郝镇来到巴东县,挂职县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一年多来,郝镇把巴东当作第二故乡,全身心投入到巴东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线战场,坚持走村入户,深入调研,勤加思考,用真情实感书写着北京干部对口支援巴东的深深“情援”。

收拾行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向来是一件快乐的事,可对于初为人父的郝镇来说却有些苦涩。

去年4月,即将要当爸爸的郝镇接到通知,到深度贫困县巴东县进行挂职锻炼。面对组织的谈话,郝镇并没有提出困难,而是立马收拾行李奔赴巴东。

郝镇(左二)了解茶店子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情况

“刚开始来巴东感觉非常不适应,在北京,气候比较干燥,而巴东却比较潮湿;在北京,吃的比较清淡,而在巴东吃的都比较辣。”初来乍到,郝镇对巴东的生活环境很不适应,在语言交流上也存在障碍。

为尽快适应环境,郝镇潜心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渐渐地,他开始适应巴东的生活环境,并快速融入到工作当中。

“由于以前从事的都是行政类工作,对于项目管理,我是一个门外汉,所以很多业务知识都是从零开始学习。”根据工作分工,郝镇主要分管项目建设、对口支援两项主要工作。为了尽快熟悉业务,郝镇给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抽空学习业务知识,并注重将理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为加快推进全县村卫生室建设进度,郝镇和项目办的两名工作人员克服山高路险、项目点多而分散的实际困难,通过组织下乡督导、集体约谈、分批次调研、检查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到184个新建卫生室全覆盖,督导检查不留死角,工程质量不打折扣。

抓安全、求质量、赶进度……对于村卫生室建设的每一项环节,郝镇都亲力亲为。

近一年时间,郝镇基本每天都在一线奔忙,平均每天驱车近200公里,往返车程10余个小时。在郝镇的努力下,全县184个新建村卫生室已全部竣工,真正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郝镇(左二)查看平阳坝综合门诊楼施工进度

去年,北京市共援建了茶店子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清太坪镇中心卫生院和溪丘湾乡平阳坝综合门诊楼等3个卫生项目。针对这些项目,郝镇组织开展了6次现场调研,召开了4次协调会。

在调研茶店子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过程中,郝镇发现该项目存在资金缺口。他就资金计划拨付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研,并往返北京和巴东进行专题汇报,最终为项目多争取到200万元资金,极大地解决了资金缺口,减少了负债的风险。

在郝镇的努力协调下,今年,3个项目均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与此同时,郝镇还组织实施房山区卫计系统与巴东县卫健系统对口支援工作,促成双方签订帮扶框架协议。此外,协调房山区中医医院和巴东县中医医院结成帮扶对子。

一年多的时间,郝镇几乎跑遍了全县所有乡镇,他时刻牢记使命,为巴东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廖薇子)

(作者:长江巴东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